咨询电话:0771-5690903 QQ群:550160749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许莎明
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报料邮箱:news@ngzb.com.cn
9月17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温放博士带领小记者们
来到南湖公园名树博览园
探寻从东盟国家
“移居”南宁的植物
看看他们都发现了什么↓
随处可见的东盟国家植物
走进名树博览园,温放博士向小记者们介绍:“南宁街头常见的鸡蛋花引种自东南亚,它是佛教五树六花之一,在泰国也随处可见。”
边说边走,小记者们眼前出现一棵大榕树。“这种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在东盟国家有很多。它有一件秘密武器——气生根,就是这些垂下来的根须,它能‘绞杀’其他植物。”温放话音刚落,小记者们一片惊叹:“哇,植物之间也相互厮杀?”“他是怎么绞杀的?”
温放解释,为了抢占地盘,气生根会把其他树种包裹起来,随着气生根越长越粗,“勒死”其他树种。“我们在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看到的‘树包塔’景观,也是这么形成的。”
▲温放为南国小记者们答疑解惑。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翊 曹陆佳摄
继续前行,小记者们来到一棵大花紫薇树前。温放说:“它的家乡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温度低于10℃就很容易冷死。”
“温博士,这里有一棵面包树。”一名小记者好奇地问:“它不会长出面包吧?”温放解释说,面包树是从菲律宾和马来群岛一带引进的。它的果实虽然不是面包,但富含淀粉,是做面包的主要原料。
▲温放在寻找有意思的植物。
联合野外科考见证友谊
“一次联合野外科学考察通常是10~20天时间。”温放热衷研究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天坑、溶洞甚至是瀑布水帘背后,堪称“世外隐士”。温放坦言,虽然野外科考风餐露宿,条件艰苦,但是大家会相互帮忙、鼓劲。
▲温放(前排左二)与联合科考人员在越南北部山区野外考察。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在越南南部丛林里,我们发现一个苦苣苔科新属——折筒苣苔属,它不是某一种植物,而是一个全新的属类。科研价值非常高,当时真的很兴奋。但接下来遭遇的荒野求生也终生难忘。”
温放说,下山时,越南向导推荐走一条捷径,不料从下午走到傍晚,都没能走出那座山。于是当晚大家便在山上过夜,每人轮流睡一个小时。在被困27小时后,经越南当地人指引,他们最终走出了深山。“每一次与东盟国家跨境联合野外科考,都会收获一段珍贵的友谊。”
▲在越南北部山区,温放发现的苦苣苔科新属——折筒苣苔属。受访者供图
▲苦苣苔科植物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天坑、溶洞。受访者供图
温放展示手机里记录的野外科考图片和视频,让小记者们颇受触动。“没想到野外科考这么艰苦,特别佩服植物学家的勇气,我要向他学习探索和冒险精神。”黄同学说。
合编专著凝聚科研合作智慧
温放所在的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先后9次对越南北部地区开展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越南国家级植物分布新纪录和一些之前从未被业界所发现的新物种,并与越南国家自然博物馆联合编撰了《越南北部地区植物名录》。
▲温放给南国小记者们讲《越南北部地区植物名录》一书。
“这本书凝聚着这些年我们联合野外科考的全部心血。”温放介绍,该书是目前为止该地区植物最全面详细的研究成果。此外,目前团队还在与泰国进行联合科考,正在参与编撰《泰国植物志》中一些科属的有关章节。
小记者对话博士
Q野外考察遇到过毒蛇、毒虫吗?
A: 这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被毒虫叮咬,引发过敏,就医后,当时治好了,没多久又过敏。大概有两年多时间,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过敏。
▲南国小记者采访温放博士。
Q野外科学考察,遇到过哪些遗憾的事情?A: 野外科考过程十分艰辛,最遗憾的就是标本采集回来之后,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小心把标本弄坏了。由于时间和精力原因,一个考察点我们很难再去第二次。
▲南国小记者与温放博士合影。
数说交流
据估计,东南亚地区具有全球20%~25%的高等植物多样性。中国与东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也已开展多年,实施了《2011—2020 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以及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领域开展合作。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也涨知识了?
那么现在就来考考你
文章里面出现了多少种植物呢?
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